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万州区小牛金树坪幼儿园 > 学校新闻 > 万州区小牛金幼儿园提醒抗挫折漫谈之一

学校新闻

万州区小牛金幼儿园提醒抗挫折漫谈之一

关键词:

万州幼儿园小牛金幼儿园

2013-04-02

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,是一个热门话题。市面上有很多书给父母支招------遇到挫折时该如何鼓励孩子?当孩子情绪不好时该如何帮助他调节?这些书讲得都很好,我不再赘述。在小橡树家长读书会上,我讲过两次抗挫折,主要是以漫谈的形式,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,这就是从源头看,什么是挫折?我们如何认识挫折?如何通过认识挫折,进而认识我们自己?怎样的教养方式,更可能有利于孩子培养抗挫折能力?

噪音与挫折的主观性
   一般来说,外界的刺激给我们带来不好的感受,使得我们不知如何对待,甚至使我们的自尊和自信受到打击,我们会认为,自己受到了挫折。很多抗挫折的方法,集中在教我们遇到挫折时,如何对待,如何保持自尊和自信。
   但是且慢,我想把问题往前推推:“外界的刺激”,同样的事情,对所有人产生同样的刺激吗?“不好的感受”,大家的感受一样吗?我想,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。
   别说不同的人,就连相同的人,都可能随着时空变化,对相同的刺激物,产生不同的感受。比如我自己,做学生的时候,是非常能吃苦的,那个时候的教育,都是很看不起“资产阶级娇小姐作风”的。但是后来年龄渐长,可能是中医所谓“正气不足”了,发现自己对温度相对敏感,真是高一度嫌热,低一度嫌凉。出差在外,睡觉前常常上蹿下跳,寻找合适厚度的被子。光线、噪音,都可能严重影响我的睡眠。人嘛,经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受,投射到孩子身上。于是,孩子睡觉时,我总要保持环境安静。我先生偏偏是个很不安静的人,于是我们总是争吵,我批他太吵,他说孩子如果怕吵也是让我给弄敏感的。
   后来有一天,看到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里面,作者讲的敲暖气管的妈妈的故事,吃了一惊。故事里,孩子快要高考了,学习时,妈妈特别注意保持安静。妈妈老觉得楼上吵,不断去敲暖气管提醒楼上安静。作者说:孩子有可能觉得有噪音,也可能觉得没有噪音,但妈妈的举动提高了孩子的敏感度------让孩子觉得学习时,坐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听周围有没有噪音。
    这个故事对我自己是个很大的警醒,我自己反思------挫折是客观的,还是有一定主观性?在我的家庭中,睡觉的时候有声音,对我来讲是个很大的挫折,但对我先生来说,则完全不是。
    我们需要问自己:现实生活中,我们是否由于自己的特点,加强了孩子挫折感的多发;扩展了孩子感受到挫折的区域。自己的感受和反应,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挫折感受。不要因为自己原因,提高孩子敏感度,不妨听取周围人的建议,警醒自己的敏感点。

 

公交偶遇与对他人动机的认识
   前面我们说,同样的刺激物,让不同的人产生挫折感的可能性不同。那么,同样的刺激物,当我们对它的认识不同时,也可能带来挫折感的程度不同。
   限行的时候,我常坐公交车。有一天早上,遇到一位年轻女士粗鲁地推搡我的手臂,从我面前挤过去,迅速坐到了一个刚空出来的位子上。如果这件事到此结束,我会心想,“唉,世风日下啊!”然后带着比较不快的心情去上班。但我多看了她几眼,结果发现,她坐下后立刻打开窗户,把头伸到窗外,大口呼吸外面的空气。我马上得到另一个认识-----她可能身体不舒服,或者是怀孕了。我对她的动机认识从“低素质”转变到“身体不适”时,我的心态马上就有了变化,不再感到有什么不愉快,反而充满同情,觉得孕妇上班真不容易啊。

    每年9月初,都会接到小橡树刚毕业的小朋友妈妈的电话,特别是就读于公立小学的家长,她们会打电话诉苦,对老师不满意。细聊下来发现,对老师的不满常常不是因为老师做了什么,而是因为老师说的话,让我们的妈妈感到不快。比如,老师说孩子“坐没坐相,站没站相,一点规矩也没有”。小橡树的妈妈,对这样的措辞是比较排斥的,觉得老师教育理念很落后。对这样的事情,我有个经验,就是再过几周,到国庆节前后,其中有的家长会告诉我们,其实老师就是说话不好听,对孩子还是很好很负责的。这时候我就知道,这家从大人到孩子,一般就开始适应小学生活了。
    我常和我们家长说,一些小学老师和我们家长的文化背景不同,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话语系统。很多挫折感,来自对其它人群交流方式的不理解。比如前面老师说的话,如果改成“孩子很活泼好动,但在小学阶段,在自控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”,就更容易被我们这个阶层的家长接受。我发现,我们不少妈妈在升入小学时出现的对学校的不适应,是把文化习惯的差异上升到了师德高度,因而产生了挫折感。这时,有些妈妈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,到底是师德真的有问题,还是没使用同一套话语系统? 当她们发现是后者时,心里顿时释然了不少。
   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,她中学的时候,班里有个男生总是欺负她,比如藏她的东西,带领其他男生千方百计地给她捣乱,让她在学校过得很艰难,甚至为此大学都没考好。可是,进入大学后,她却意外地收到了这个男生的表白信。多年后她才意识到,原来这个男生中学时的行为是为了吸引她的注意,少年人,经常会采取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喜欢。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妈妈们听时,刚说了有男生给女孩捣乱,我们马上就有妈妈一针见血地说:“哦,暗恋!“如果当初,身边有这样的明眼人从旁指点,我的朋友,中学时代就不会过得如此灰暗。
    一旦能够穿透性地去想问题,用跨文化理解力去想问题,会转换视角去想问题,就可能帮助我们降低挫折感。实际上,孩子也是这样。

 

粗养与抗挫折
    过去几十年,在书籍中,尤其是0-3岁、0-6岁通俗心理学的读物中,对童年经历造成的终生心理影响,有过度夸大的倾向,导致大量父母的恐慌,生怕童年的不快经历,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阴影。幸福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,特别探讨了“童年经历决定论”。他指出,童年决定论没有得到完善的理论支持,人不是只能活在阴影里的。我们都会归因,诸如:我现在的状态是因为童年我父亲对我的不认同,是由于母亲和我疏远,但归因之后又如何呢?最重要的不是生活在过去,而是发挥优势,找到自信,找到幸福感,童年的不快经历就不再成为借口。许多父母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,自己的童年并不那么美好,但有一天,当你决心走出阴影追求幸福时,就没有人可以阻挡你。塞利格曼谈到,过去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,过度关注病态,关注出现了病态现象的个体,但心理学还有很广阔的领域,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出乐观、抗挫折的人。
    要培养乐观、抗挫折的孩子,就不能天天提心吊胆担心孩子的短暂不愉快情绪,而是要帮助孩子,用各种方法,培育抗挫折的心理资源。
    要培育孩子抗挫折的心理资源,首先就是粗养,做父母的,不要过度在意孩子的舒适。小橡树刚开办的时候在亚运村,那边住了许多韩国人、日本人,我们园也有韩国、日本的小朋友,我们家长发现韩国日本的孩子比我们养得粗得多,从小在大型器械攀爬,体能比我们强出不少。如果说日韩孩子是粗养的话,那美国孩子可称蛮养了。我儿子去的北美夏令营,几乎每次都有孩子骨折,打了石膏继续玩,谁都不当一回事。
   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,体育运动也好,吃苦受累的夏令营也好,成为了父母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手段。让孩子有机会忍受身体的不适,扩展孩子不受干扰的疆域,孩子将来的挫折感可能会少一些。从心理学角度看,一个经受困苦的心理过程,有可能在其它情况下被迁移和借用。所以几年来,我们家送孩子参加足球营、航海营、崖降挑战营、四天暴走戈壁120公里的沙漠行走营、自带给养扛船走路十天之久的独木舟营等等。我亲眼看见,三年级的儿子,本来在挑战营里不知如何跟大孩子交往。可是当他用100个俯卧撑唬住了教官,被选中第一个崖降成功时,在成群的高年级大孩子面前,突然有了自信,脸上放光地与陌生的孩子说话打闹,好像变了一个人。
   我们有校友的妈妈,分享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经历时,也反复强调,体育比赛的高度竞争性和压力,使得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大大提高。体育比赛,总是有输有赢的。能够赢而不骄,败而不馁,别说对小孩子,就是对大人,都是很严峻的心理考验。但是,当孩子们在父母的支持和引导下,走过这些心路历程时,他/她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奖牌和技能,更收获了宝贵的抗挫折心理资源。我们可以多和孩子分享奋斗的过程,使得孩子记住、珍惜这些经历。日后,他/她遇到难关时,就可以提取这些心理资源,对自己说,既然当初我都挺过来,现在的困难,又算得了什么呢?

我要评论(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,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,请点击注册新用户!
  • 评论内容: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
x

填写举报信息

提示: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,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